來源: http://atticsteps.blogspot.tw/2011/04/blog-post_24.html

讓人失去活力的低血壓

 
經常疲勞、沒力卻找不出原因嗎?去量個血壓吧!因為國外研究發現,血壓太低可能是讓你失去活力、提不起勁的罪魁禍首。
 

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就指出,血壓長期低於正常值的人比較容易疲勞、昏沉、做事沒勁。他們對876名年輕男女進行長達10年的研究,包括定期量血壓及進行問卷調查,其中問到他們平時是否容易覺得累?研究人員對照受試者的血壓紀錄及問卷答案時發現,收縮壓平均低於100毫米汞柱(mmHg)的女性比高於這個數值的人,經常疲累倦怠、精神欠佳的機率高出5倍。
 

低血壓的定義
 

醫學上理想的血壓值是收縮壓120mmHg、舒張壓80mmHg以下,而比這個標準稍微低一點的話,一般不會出現明顯不舒服的症狀,不過,當血壓低到90mmHg60mmHg以下時,因為流到腦部的血液不足,就會眩暈、眼花、冒冷汗、全身無力感、容易疲勞、嗜睡、頭痛、意識力不集中、視力模糊,甚至失去知覺而昏倒。
 

在德國和澳洲,大約1720%的人有低血壓問題,而且被當做是一種疾病處理。不過在美國和台灣,醫生們多數認為「慢性低血壓」(血壓一直維持比正常值低)只要沒有立即危險,或特別明顯的症狀(如意識不清、昏倒),並不用積極治療。但如果血壓突然異常,掉得比平時的血壓低很多時,就需要就醫找出血壓突然下降的原因。
 

然研究指出,伴有低血壓者,其心肌梗死復發的危險性比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的病人要大。因腦血管意外而死亡者中,近40%是由低血壓引起。此外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老化研究發現,75歲以上老年人的舒張壓每降低10mmHg,得到失智症的風險就增高大約20%,舒張壓太低尤其和阿玆海默症有關;老年人如果持續性低血壓達2年,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最高。因血壓低使血流緩慢、血凝成分增多,常易合併腦及內臟器官血栓形成,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。因此,長期血壓偏低者應積極尋找對策,以防患於未然。 
 

為什麼會低血壓 
 

1、先天因素。 
 

低血壓和高血壓一樣有家族性,所以如果你家裡有人低血壓,那你的血壓也有可能偏低。另外,年輕女性的血壓一般也比同年齡男性低,特別是纖瘦的女生,大多數血壓都低於正常值。但是中年之後,女性進入更年期,高血壓的比例反而比男性多。
 

2  大量失血或脫水。
 

血管中血液量充沛時,壓力會比較大,例如我們說吃鹽會讓血壓上升,是因為鹽裡的鈉會讓
水分滯留在血管中,讓血管裡的總液體量增加,所以血壓就上升了。相反地,如果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,或是嚴重脫水,那血管中的血液量驟減,血壓就會急速下掉。少數在經期失血量很大的女生,血壓會比較低,也有貧血現象。
 

3  心臟機能缺損或心血管疾病。
 

例如心臟收縮功能不良,無法送出足夠的血液。通常血壓低的人心跳會比較快、容易心悸,是因為心臟需要多做工,才能送出較多血液。
 

4  服用藥物。
 

長期吃降血壓藥、鎮定劑等,血壓普偏會比較低,另外如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可能服用α阻斷劑,也有降血壓作用。如果服藥的劑量不適當,血壓可能降得太低,而引起「姿勢性低血壓」──當姿勢突然改變,尤其是老年人的調節功能不良(神經傳導及自律神經系統反應變慢),如起身太快,或由躺著到坐起或站立,血液會向下流,集中到下肢,腦部血液不足,這時候突然眼前一片黑、頭暈目眩,甚至可能昏倒。

5、靜脈回流變差。
 

醫學上稱下肢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,藉著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,讓靜脈的血液回流,所以長期臥床、欠缺運動、下肢循環不好,血液滯留時,回流至心臟的血液量會變少,進而心臟輸出的血液也變少,血壓就高不起來。
 

6  氣血兩虛。
 

以中醫角度來看,氣血不足的人通常血壓也比較低,這種體質的人容易疲累、頭暈、走路會喘、耐力差,「就像蓄電力不佳的電池,一到下午就電力不足了,」而且因為循環不好、氣血不順,頸部肌肉還會僵硬。很多低血壓的人以為自己貧血,但經過檢查卻不一定有貧血問題,病人因抱怨脖子硬硬的,醫生就開肌肉鬆弛劑給他吃,反而把血壓降得更低,整個人軟綿綿,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。
 

日常照護 
  •  少量多餐。
  • 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早睡早起,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;此外,睡覺時枕頭不宜過低。
  • 起床或站立前以緊壓伸縮的方式握手,可減緩突然的血壓下降。平躺要起身時,最好放慢動作,並先在床沿坐兩、三分鐘,讓腦部血液供應充足後,再下床走動。
  • 活動雙腳與有氧運動。因為活動雙腳,讓肌肉收縮能協助靜脈的血液回流,而增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,使血壓上升,運動可調節神經系統、增進心肺功能的有效運動。進而改善低血壓症狀。但體位性低血壓者,應避免做久站或體位變動的運動且避免从事一些登高、旋轉及體能消耗過大的活動。可選擇一些不過分劇烈的體育活動,如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極拳、練氣功等,因患有某些疾病而引起低血壓的人,則應在運動之前,先做健康檢查,最好在醫師與運動保健師的指導下進行鍛鍊,較為安全。
  • 腦力勞動者不要過度使用腦力,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,保持情緒穩定,注意調節緊張的情緒。
  • 熱水澡可加强血液循環,改善低血壓症状,水温以43度左右為佳,洗澡時間不宜過長,洗三分鐘左右後,應休息片刻再洗,洗完澡如果能坐著休息一下,效果更佳。
  • 不宜處在悶熱的環境,以免血管舒張、血壓下降; 領帶不要繫太緊,少穿衣領太高、太緊的衣服,否則會壓迫到頸動脈,引起血壓驟降而昏倒。可穿著彈性襪或褲腳較緊的長褲,也可改善血壓過低情形。
  • 注意降血壓藥的劑量,定期量血壓。
低血壓飲食原則

 1注意營養。

具有低血壓傾向的人,若營養不足將使血壓更低;若加強營養則可使血壓接近正常值,伴隨的不適症狀也可減緩或消失。可以食用高蛋白、高熱量、高維生素的食物。通常體重增加時,血壓也隨之升高,所以體重超重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。相反地,血壓低而且太瘦的人(例如BMI小於18.5)可以吃胖一點,達到理想體重來升高血壓。

 
2、適當增加食鹽用量。

 
低血壓患者每天適量攝取約12克左右的食鹽,「大概吃得像外面餐廳煮的口味」。另外像運動、大量流汗之後,低血壓的人可以喝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鈉。

 
3、避開低鈉鹽。

 
市售的「低鈉鹽」是以鉀取代一部份的鈉,而鉀有輕微降血壓的作用,因此,血壓本來偏低的人當然不適合用這種鹽調味。至於血壓正常或高血壓的人,醫生也不建議用「低鈉鹽」,尤其腎臟病人、排尿功能障礙的人吃了這種鹽更危險,因為不容易將鉀排出體外,累積在體內造成高血鉀,可能導致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。

 
4、多喝水。

 
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,進而可提高血壓。尤其夏天流汗容易散失水分,加上天氣熱,血管擴張,血壓本來就會低一些,如果體內的水分再不夠,血壓會降得更低,所以平時要攝取充足的水分,避免脫水。

 
5適量攝取咖啡因。

 
咖啡因能讓血壓突然升高,所以醫生會提醒高血壓病人必須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。相反地,低血壓的人卻能藉由喝茶、咖啡把血壓拉高一點。

 
低血壓適宜食物

 
 1日常飲食
  • 主食及豆類:小米、粳米、紅豆、黑豆、黄豆及其製品。
  • 肉蛋奶:瘦豬肉、猪肝、雞蛋、雞、鱼蝦、貝類、牛肉、羊肉、牛奶等。
  • 蔬菜:菠菜、油菜、黄花菜、生菜、胡蘿蔔、韭菜等。
  • 水果:柑橘、香蕉、橙子、柚子、蘋果、大棗、草莓、莲子、桂圆、桑椹、荔枝等。
  • 適當食用薑、蔥、醋、醬、糖、胡椒、辣椒、啤酒、葡萄酒等。
2中醫飲食
  • 多吃生薑、桂圓、紅棗、栗子、核桃、人參、五味子、山藥、薏仁、百合、枸杞子、蜂蜜等滋補的食物,有助改善低血壓現象,促使血壓回升。
低血壓飲食禁忌

 
不要飲酒過量,不宜喝濃咖啡、濃茶;不要常吃芹菜、冬瓜、綠豆山楂、苦瓜、洋葱、蘿蔔、海带等降壓利尿的食物。

 
藥物升壓帖
  • 人參6克、麥冬15克、五味子9克,水煎後頻服,每日1劑,連服1週。人參以野山參或高麗參為佳,也可用生曬參、紅參。氣陰虛損者,則可用西洋參代之。
  • 肉桂、桂枝、甘草各10克,開水浸泡作茶飲,頻服,連服10-20天。
  • 黃精30克、黨參30克、炙甘草10克,水煎服,每日1劑。
其他治療方法

針灸治療低血壓亦有較好療效,常用艾灸百會、神闕、關元、氣海、足三里等穴,持之以恒,可收顯效。

 
本文參考資料係摘錄自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喜婚攝 H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