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問卦] 春秋戰國上古史

轉自: http://disp.cc/b/163-9W8X

其實會寫這些,大概都是多年來在八卦版看過的問卦全累積。最近興之所至全寫寫。

==============

有人說我太腦補,並不是喔,像周商牧野之戰的大雨,是荀子裡面有記載的。

至於商軍的編制,是商的一貫作法。終歸起來,商朝還是亡在帝辛(紂王)無誤。

如果不是紂王硬發起東亞的第一次世界大戰,商王朝搞不好還會多200年。

但為何本來英明神武的帝辛突然變好戰嗜刑的暴君,除了愛喝酒造成的鉛中毒,

我想不到其他的原因。

商的統治基礎嚴格來說,比周還鞏固。終整個西周之世,除了城牆以外,

在農業與器具上的進步並沒有領先商代太多,但周公東征後推動的大融合,

終究為春秋戰國的大爆發創造了條件。

額外一提,論生產技術,西亞比東亞整整領先了2000年。商的發展是西亞在BC.3000年

就達成的。但西亞的土壤鹽鹼化問題造成西亞文明衰退,技術也開始發生停滯。之後的希

臘則飽受土壤流失問題,也造成文明衰退和停滯。 

但中國在春秋戰國大交流後開始大進步。到紙的普及後,技術交流累積更快,因此在200

年間反超西方。但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,中國長達1300年的領先,養成中國人的過度自信

。終究在明代被西方新興的大西洋世界再超越。 
==============

鉛中毒造成衰亡,有另一個例子:羅馬。

以前中學時讀到課本說羅馬貴族有溺嬰傳統,我半信半疑。因為人都是愛子女的,在怎麼

樣也不會生下來就溺死。而且後來我大學時自己開始有興趣泡圖書館讀西洋史,發現羅馬

的名門大族生育還是很多,可是超多記載是夭折。羅馬貴族的高自我滅絕率,某種程度也

是製造政局紊亂的原因。因為王族或貴族沒有合適的嗣子,各方野心家也自然各種謀議。

(舉個例子,如果皇帝有5個健壯的兒子,5個傑出的女婿,權臣會勾結秘書造反下毒或刺殺

嗎? 再怎麼刺和害也輪不到他們啊,但羅馬皇帝幾乎都絕嗣,太神奇了吧) 政局不穩引發

的紊亂,才是羅馬由盛轉衰的重要關鍵。為此西方研究數百年,上世紀60、70年代的西方

通說,是羅馬水管造成的鉛中毒。但這無法說明羅馬更有趣的事實:羅馬上層的死胎及夭

折率比中層高,中層又比下層高。如果是水管問題,根本無法解讀。21世紀初,這問題才

算有解決:飲食習慣。羅馬時代沒有蔗糖與甜菜糖。甜味劑只有蜂蜜,但蜂蜜畢竟很少。

最近的考古確認羅馬時代有一種代替品:鉛霜(氧化鉛)。起源在羅馬人發現用酸掉的酒 

在鉛鍋裡煮,會得到白色粉霜,那些粉霜有甜味。於是越是高貴的家庭婦女,越常用這些

甜味劑調味食品。這能說明為何貴族的骨頭鉛含量比平民高,平民又比奴隸高。 

鉛中毒最終毀滅了羅馬文明。隨著羅馬晚期的崩潰,這種作法漸失傳,才挽救了地中海世

界。 
=================

回頭看鄉民比較有興趣的春秋戰國,補述春秋戰國的環境:

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重心不外幾個因素:牛、鐵、冬小麥、灌溉工程。

軍事重心則不外:弓弩、馬。

整個戰國時期的經濟重心,絕對是魏國無誤,因為魏國既在中心地帶,又是粟米與冬小麥

的重要產地,無論農產技術或人口密度,都是最高的。 

其次是齊國,齊國由於其最早發展養牛,雖然到戰國時期各國養牛數與齊的落差已縮小,

但齊終究仍是養牛重心,牛耕優勢使齊仍是農業領先者。 

秦國是在攻克蜀地、開發都江堰與鄭國渠後,一躍而成經濟重心(尤其是關中,因為當時

粟、冬小麥的種植已經成熟,稻米卻還算摸索中) 

楚國由於內部分裂、溝通障礙等問題,加上稻米種植的不成熟,導致楚國雖然位居江淮、

兩湖寶地,整體顯得相當粗放。(事實上兩湖、江淮要到唐代才開始彰顯其生產力) 

韓國國土小,又多丘陵,不像魏國多有平原、盆地,憑甚麼稱七雄? 因為韓國有當時最大

的鐵礦山,鐵器工藝第一,也使其生產力不會落後太多。 

趙國的精華耕地多在東邊,但是最精華的耕地在邯鄲與鄗,不過鄗是舊中山國境內,中山

國畢竟不是華夏人,在沒有紙張的年代,農業技術的傳播、互抄始終落後一截。 

燕國,多臨海濕地與鹽鹼地,經濟狀況最差。所以燕人也一直希望能擺脫困境,取得別處

的肥沃土地。這也是促成燕國兩次舉國出征,然後輸到脫褲的原因。 

魏國經濟發達,為什麼被巴假的?

原因有2,先前已提過,缺乏騎兵、弓矢配發量少。

魏國的弱點,正好就是秦趙強大之因:畜牧。

雖然養牛之術起於齊,但戰國時已擴散的差不多,所以秦趙的空間優勢(畜牧區大),使秦

趙的人均牛隻數超過其他5國。牛隻多,酪多。另外,秦趙與遊牧民族交流多,發展養馬 

也早。所以秦趙在中後期,無論就騎兵與弓弩每人攜帶量都優於其他5國。魏國一直是戰國


人口最稠密、穀物也充分供應的國度,但因為缺乏酪乳,導致平均身高較低,於是劍比較

短,背的弓弩少,還外加沒有騎兵(偵查吃虧,而且易被擾亂) 

正因為秦趙部隊素質類似,也難怪白起對趙人特別不留情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上篇解述過戰國之前的武裝殖民型態後,就可以說明今天的決定性戰役,來寫廉頗的真正

成名作:鄗代之戰 (耗呆之戰) 

BC 251年,邯鄲之戰後6年,燕國在田單復國時,覆沒在齊境內損失的國力與人口已完全

恢復,結果燕國犯傻了。燕相栗腹出使趙國,回來後報告:趙國沒男人啦,只有小孩和女

人,不趁此時撿尾刀還趁何時呢? 燕王喜還真大喜,燕國上下也陷入狂熱,燕王想的是齊

國啃不動,那啃趙國,起碼撈到鄗代之地,搞不好還可以弄幾個趙國妃子,底下的大臣想

的是,喔耶,我要趕快去趙國佔新的田莊,至於遍地的燕國8+9想的,則是耶耶,有50萬

沒男人的女人,還有好多錢可以搶(趙國當時很窮的,因為缺乏勞動力收成不好,但因為

秦敗退時留下的戰利品與軍資,金錢與財寶不缺) 一堆大小姐想的,則是我要去抓奴婢 

燕國舉國動員,出發的不只軍隊,還有移民,所以燕國出發的是60萬人。有人懷疑這數是


灌水,不,不是灌水,是燕全國都以為贏定了,浩浩蕩蕩的舉國出發,等於軍隊全出不說

,後面還跟著滿滿的色胚、小偷、投機客,大家都想去趙國圈地、搶錢、玩女人,許多貴

族大戶更是舉家出動,等著到新地盤瓜分趙產。到這,其實已註定燕敗,因為全燕國不只

是驕兵,而且全部都貪婪自私,被幻想中的美景迷惑,根本沒人想過將全軍滅頂。60萬人

蜿蜒在薊城到鄗城與代城的路上,堪稱國史上空前的蝗蟲潮。但這些蝗蟲,正好為未來趙

軍鋪平前進道路。 

(燕王喜「自將偏軍隨之」,但燕王喜其他戰役根本沒有親征過,又膽小如鼠,這一次國

王親征,還「自己率領輔助部隊跟隨」,不是在主軍,擺明就是準備跟過去凱旋找美女嘛

,所謂的偏軍大概就弄臣、侍者還有一大票伺候宮廷的僕人與小蜜蜂商人)。而燕的舉國

自滿,準備接收,正好是趙國可以快速倒打燕國還包圍薊都的主因。燕國只有樂毅的兒子

樂間和將軍將渠反對,一方面他們都是合縱派,認為秦才是大敵,各國不應互攻,也都認

為趙軍經驗值高,燕軍久未經戰陣,燕國不會輕易地吃下趙地。兩人滅了燕王的興頭,燕

王非常不爽,但因為樂間老爸是樂毅,動不得,就改把氣出將渠身上,把將渠投到大獄,

表示勝利後再砍他頭。 

廉頗的戰術:將各個擊破發揮到極致的一戰。

趙王知道燕國來犯後,這次不敢再犯傻,立刻全權委廉頗指揮。廉頗先請李牧抽調部隊充

實代郡防禦,另外燕王忽視的一點,鄗郡是名滿天下的信陵君的封地(趙國在邯鄲之戰後

,為了答謝信陵君,用鄗城當信陵君的湯沐邑)。你燕軍想去搶信陵君的錢,自己想想會

發生甚麼事? 鄗代之戰信陵君未直接參戰,但他的地盤要被打劫,諸位覺得他會怎麼做?

當時各方奇人異士均歸信陵君門下,就想想飛機、武哥、東莞仔、小馬哥、飯焦、小董

..全在他門內,有人要搶老闆家了,還不趁此報效還趁何時? 

信陵君的門人,善於搏殺能戰的不下3000人,這3,000人絕對是有力的補充人員。趙軍自

身狀況確實不好,東拼西湊,實際的可衝擊兵力不會超過5萬,但這5萬人全是經歷過邯鄲

之戰的娃娃兵(已18、19歲了,體力正強)與信陵君的門客,統統都是等級練滿,量少質精

的兵,這也是樂毅他兒子樂間堅決反對開戰的主因-風險太大。燕軍的主力約15萬,但沒

有充足的戰鬥經驗。燕軍分配的兵力比為代1鄗2,所以鄗方面主力約10萬人。 

戰爭在燕人浩浩蕩蕩抵達代郡後展開,樂乘帶領一共5萬的次級部隊加民伕閉門守城,堅

守不出,燕軍攻城但一月半季裡也攻克不了。廉頗則讓次級部隊2萬左右守城,他們的職

責是守1個月就好。燕軍圍攻時,栗腹非常得意,因為守城皆老弱病,而且漸漸堅持不住

,約15天後,廉頗派老弱病「援軍」挑戰,這時不得不稱讚趙人,這些老弱病都有送死的

勇氣,這是燕人沒有的條件。這些老弱病「援軍」甫一接戰就潰不成軍,然後志得意滿的

栗腹帶少數兵力追擊,未料10餘里後掉入包圍口袋內,被趙方主力包圍殲滅。 

接下來的戰爭如同骨牌一樣倒塌,圍城而分散的燕軍,面對主帥陣亡,敵軍殺來,信心完

全崩潰,想像的發財之戰變浴血戰爭,又群龍無首(燕軍根本沒有應變計畫,連指揮代理

順位都沒安排)各自為戰的燕軍很快向後潰散,但剛長途跋涉的燕軍燕人根本跑不過趙軍

,很快被追擊屠殺,後面的人龍看到前面潰敗,想往燕國回跑時就被趙軍追上。趙軍越打

越勇,士氣越高,外加根本不必補給,沿路都是燕人的輜重,趙軍一路擊潰燕人,北線燕

軍知道南線大敗後,擔心後方被切斷後也倉皇撤退,樂乘抓準機會開城猛攻並率領輕騎突

襲,北線燕軍也全面潰敗,主帥卿秦被樂乘帶輕騎俘虜,燕人更無秩序撤退。 

超過40萬燕人在曠野中被活捉、被砍殺或迷路倒斃。要去抓奴婢的反而被抓去當奴隸。趙

軍接著一路吃著燕人的物資快樂踏步踏前進包圍薊城。(如果燕國不自己在路上放滿輜重

已經空虛的趙國怎麼有人力供應趙軍一路到薊城?)這時廉頗做了不愧為一代名將的決定,

廉頗事實上並無真正圍攻薊城的打算,因為趙國空虛,如果秦軍再來犯,趙國將無兵可守

,再者士兵們也都已發財,正是見好就收的時刻,於是公開對燕國要求,不是將渠來當代

表不談,燕王只好把將渠放出,還讓他為相。趙人跟將渠談判愉快,趙國象徵性地索取5城

後快樂撤軍。廉頗一輩子都凸顯其戰略眼光的正確與對戰機的把握,更重要地,懂得拿捏

進取分寸,所以其成為戰國四大名將絕對當之無愧(後來的龐煖就因貪圖燕地,導致趙後

方空虛被偷襲)。 

燕國在此戰中本來想偷鳳凰不成,結果舉國蝕了一桶米。尋秦記裡面把趙國寫得很繁華,

這一點是不錯的,因為趙國在戰國算處邊陲,又有諸胡威脅擄掠,經濟不算好,但兩次大

勝後,秦和燕舉國而來的軍資器械倒是便宜了趙人。所以趙在戰國末期是人少、美女多、

錢多。 
-----------------

一樣是城,但事實上戰國如非大城,平均一城人口不過1,000人。因為當時為避免外國或

盜匪入侵,集村是常見型態,村村都有城牆。百姓幾乎都有2個家,一個叫住宅,一個叫

農舍,一般的小城其牆基厚不過5、6公尺,高也不過3~5公尺。趙國只要5個邊境無名小城

,表示非常給合縱派的將渠面子。 

通常有名的城市,牆高會達15公尺,牆基則在20公尺以上,這些城池不是區域中心,就是

交通要點,如果丟失,通常代表周遭區域也會喪失。 

-----------------

有些鄉民大概覺得我愛廢話經濟條件,但這就是東方史學,甚至是整個文組的問題。

努力鑽研論證,但最後容易見樹不見林。許多我小時候放在心理的疑問,都是研究所與工

作後,接觸其他領域才突然恍然大悟。接下來工作算進入熱期,希望以後有時間繼續為鄉

民作歷史流言解說。鄉民愛的李牧,我會列為下一波重點的。李牧的戰略思維其實和拿破

崙類似,善於內線作戰。但戰術上又類似凱薩(許多人認為的古今第一名將),沒有成法,

但求隨機應變。最後謝謝大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喜婚攝 H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